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7. 7 PM 17:49 Mon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0, 10. 29  Edit this Page


藝術家楊樹森漂流木藝術空間 用畫筆賦予廢棄媒材新的價值與生命

【記者廖武龍台北報導】藝術家楊樹森的好友陳昆乾書法家對楊樹森藝術創作的空靈世界以及信神的虔誠之心讓他相當感動,多年來許多好友都會選擇漂流木的故事來印證生命的奇蹟出現。
楊樹森以漂木藝術呈現藝術與信仰的力量。

淡江大學退休教職員工及現職產業經濟系副教授洪小文等藝術家楊樹森漂流木藝術空間參觀,其間來自淡水和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吳和錦董事長選購一幅陳昆乾大書法家作品讓陳昆乾大師相當感動。
淡江大學退休教職員工到藝術家楊樹森漂流木藝術空間參觀看到海邊的漂流木、廢棄桌板及匾額,這些一般人認為無用的物品,在藝術家楊樹森的眼中,卻是最能講述故事、最有潛力的作畫材料。
透過他的眼所見,一塊船板的斑駁紋路能夠成為戀人浪漫交織的故事。
楊樹森用畫筆賦予廢棄媒材新的價值與生命,也讓觀賞者從中得到希望與力量。

出生於金門的楊樹森,高中畢業後赴台就讀中原理工學院(中原大學前身)機械系,大學時著迷繪畫,也在校園開個展、為校刊繪圖。
然因經濟狀況所逼,不得不放棄繪畫興趣,卅九歲時因精神疾病影響生活,直到五年後靠著醫療、信仰與藝術創作重生,就此重拾畫筆,更希望藉由自己的畫作幫助有著類似痛苦的人們走出困境,重新看見愛與希望。

曾經因疾病失去人生方向的楊樹森,透過畫筆讓漂流木重新活出新的生命,藝術中心展出的焦點作品「藍色愛情海」正是其代表作。
楊樹森表示:「這塊舊船板來自基隆,上面的藍色是船板原有的藍,木頭本身的凹凸斑駁也是畫布很難呈現的。
」對楊樹森來說,一幅作品來自大自然、過去的人事物,再到自己手中成為畫作,這些都是值得感恩的歷程。

楊樹森認為最美的風景就是人的臉,因此作品共通點就是「臉龐」,留有人們使用及大自然雕琢痕跡的漂流木,正可以繪出複雜人物的生命故事與人生百態。



圖:
淡江大學退休教職員工及現職產業經濟系副教授洪小文等人到藝術家楊樹森漂流木藝術空間參觀。
〈圖陳昆乾提供〉



--------------------------------------------------------------------------------











 

 
  綜合新聞


邁向淨零未來 山本電線啟動碳盤查實踐永續承諾

國防部長顧立雄接見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訪團 

打造高齡友善共融新典範 新北兩處社宅獲「銀光好居認證」

丹娜絲颱風來襲 台電北南區處全力搶修 已全數復電

板橋榮家舉辦七七抗戰八十周年紀念活動 

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將登場 永和警分局辦協調會

「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 落實「新北築路、安心守護」的目標

首創「雙語×品德×技能」訓練週記 新北全面提升技職職場素養力

土城警聯手環保局強力掃蕩 酒駕仔、改裝車一網打盡

守護兒童安全 新北警婦幼隊與錦和高中舉辦暑期兒童防身術學習營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