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標線改造工作營為埔里路 畫出公共空間的共識線
【記者李光曜/南投報導】為改善埔里鎮的步行安全環境,由台灣地域振興聯盟與R立方學堂發起「標線改造工作營#埔里路」講座,在立方學堂舉辦。 講座由標線改造台灣路ReformTaiwanRoads主編劉冠頡擔任主講人,由R立方學堂陳巨凱主持。 此次工作坊除南投縣政府與埔里鎮公所相關局處室及本地議員共同關注與支持外,也獲得多個在地單位協力促成,包含南投縣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南投縣埔里形象商圈協會、台灣水沙連好生活文化協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及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展現跨界攜手推動埔里鎮道路改善的實質行動力。
講座中,劉冠頡主編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析標線設計如何影響用路行為,並透過國外案例說明,人行空間如何可兼顧攤販與停車需求,前提在於規劃合理與制度健全。 他指出,台灣目前標線與空間設計缺乏整合性的規範與管理機制,進而導致路權混亂。 他也提出多項具體改善策略,例如導入視覺引導、紅燈時間調整、物理減速設計等,以實際提升交通秩序與行人安全。
講座也觸及人行道空間不足的普遍現象。 劉冠頡指出,空間有限並非無法打造人行空間,重點在於對使用者需求的回應與設計的優先排序。 此外,透過綠化與樹木配置,也有助於改善行走體驗與都市氣候,應作為整體道路規劃的考量。
在課程實作環節,講師實地帶領與會各界代表前往埔里圓環,觀察現場標線使用情形與空間配置問題。 參與者實地探查後返回教室,並透過繪製模擬方式,集體討論標線規劃的可能改善方式,深化了理論與實務的連結。
參與人員紛紛分享自身觀察與實際經驗,共同從生活場域出發,針對標線與空間配置提出問題與建議,講師也即席回應並進行分析,促進更具在地脈絡的交流與學習。 此次講座不僅聚焦於專業知識的分享,更深化了跨單位合作與公共參與的實踐。 從南投縣政府相關局處的政策支援、地方議員的行動響應,到在地組織與居民的主動參與,展現出一場由下而上共同對話的珍貴契機。 標線改造不只是技術工程的起點,更是地方共識的形成歷程與治理協力的實際展現。 未來,各界也將持續攜手努力,為打造更安全、宜居的埔里生活環境而共同邁進。
圖:為改善埔里鎮的步行安全環境由台灣地域振興聯盟與R立方學堂發起「標線改造工作營#埔里路」講座埔里鎮長廖志城致詞。 (記者李光曜/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