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主任醫師黃漢仁化身「蕨光園丁」 以鹿角蕨打造臺北醫院人文空間
【記者林富貴/新北市報導】營造兼具人文溫度與自然療癒的空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在7B護理站,打造充滿綠意與靜謐氛圍的「蕨光藝廊」,展出多件私人珍藏的鹿角蕨,將繁忙的醫療空間注入一抹沉靜綠意。 而最特別的是,鹿角蕨策展人並非專職植物公司或藝術家,而是臺北醫院骨科黃漢仁主任醫師──一位擁有逾7000例脊椎微創手術經驗,醫術精湛、備受信賴的醫師,同時也是知名的鹿角蕨收藏家、育種者。
黃漢仁主任童年生長於鄉間,後院是他的花圃樂園,國小時愛上蘭花,常獨自拜訪花店取經學習照顧技巧。 成年後投身醫學、長年埋首骨科專業,這份對植物的熱情,在2020年疫情期間被重新喚醒。 他說:「那時旅遊受限,我重新整理陽台空間,找回從前對植物的熱情。 」他選擇鹿角蕨,因其姿態優美、適合掛養,又不易掉落泥土,是理想的療癒植栽。 起初種植在陽台,後來一頭栽入這個領域,從陽台到冷房再到溫室,不追求複雜肥料,而是試驗各式光源與通風條件,選擇不同的種植空間,「植物的本質單純,給它適合的環境,它會回報你驚人的姿態。 」
短短三年內,收藏並栽培超過千株鹿角蕨,涵蓋原生種、混種與稀有培育品種,記錄每一株的生長特色,自行調整環境、光照與溫控系統進行育成試驗,並為部分鹿角蕨,取名為「Grace」、「Tiara」、「Spur」、「SiSi」等,其中「Grace」、「Tiara」為侏儒鹿角蕨,亦曾在亞洲植物博覽會上展出,吸引國際玩家來台朝聖。 他說:「當它長出與眾不同的樣貌,就值得一個專屬的名字。 」,「Grace」是女兒的英文名字,捲曲度可達720度,優雅且稀有;「Spur」則是骨刺的英文,象徵醫學專業與植栽專業的結合。
如何培養這麼多品種、如何在忙碌醫療工作之餘投入如此多心力,黃漢仁主任笑笑地表示,「栽培鹿角蕨,如同為病人診治、照護病人,你必須了解它的狀況、調整環境,並陪它慢慢變好,都是需要觀察、耐心與時間的工作。 」藝廊命名為「蕨光」,取意鹿角蕨葉片於光影交錯中舞動的姿態,也象徵著在嚴峻醫療現場中,仍能尋得一隅柔光。
「蕨光藝廊」的設立構想,來自鄭舜平院長的觀察、關懷,與融入永續概念實踐ESG永續的空間規劃。 當鄭院長得知黃主任對鹿角蕨的專業與熱情後,主動邀請他策展,一起將冷調的走廊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藝文場域。 鄭舜平院長指出,每位同仁皆擁有多元的生命厚度與才能,「醫療專業之外,給同仁舞台,讓熱情得以綻放,醫院也能成為激發同仁多元潛能、溫暖病人心靈的文化場域」。 臺北醫院實踐以人為中心的理念,積極推動創新與永續發展,將ESG理念落實於日常,向永續醫院目標邁進。
圖說:在醫療空間中,也能感受片刻靜謐與溫柔陪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