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勿輕忽乳房良性葉狀瘤 完整切除解病灶
【記者林富貴/新北市報導】日前,30歲的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明顯的改變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陳昱天醫師門診。 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許女士乳房有一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考量病灶接近乳頭且其他小腫瘤也無法排除是否為葉狀瘤,經充分討論後,陳昱天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腫瘤完全切除,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乳房主要由乳腺組織與間質組織構成,前者負責分泌乳汁,由多個小葉和乳管組成;後者則為乳腺提供支撐與保護,包括脂肪、結締組織、血管與神經,決定乳房的外形與質地;乳房也含有淋巴管與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排出廢物與防禦感染。 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包括纖維腺瘤、乳腺囊腫、乳管內乳頭瘤與葉狀瘤等等。 其中葉狀瘤是一種少見但特殊的腫瘤,約占乳房腫瘤的0.3%-1%,通常呈現單側乳房病灶,腫瘤邊界清楚、質地堅實,一般不會有疼痛感,多半由病人自行觸摸發現。 葉狀瘤平均大小約4-7公分,若沒有及時處置,當腫瘤持續增大,外觀上會出現外凸、皮膚緊繃甚至潰瘍壞死等情形,約兩成患者可能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嚴重導致身心壓力。 陳昱天醫師說明:「依病理可分為良性、邊緣型與惡性,發生原因可能與荷爾蒙變化、基因突變有關,好發於40至50歲之間的女性,由於有惡性潛能,臨床上建議完整切除並定期追蹤,以降低復發風險。 」
是許多病人最關心的問題,陳昱天醫師指出,判斷乳房腫瘤是否惡性,必須透過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層層檢驗,才能作出正確診斷與治療建議。 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是腫瘤評估的主要影像工具,各有其適用族群與優勢。 乳房超音波特別適用於年輕女性,因其乳腺較緻密,可清楚區分腫塊是液體囊腫還是實質腫瘤,並觀察腫瘤的邊界、形狀與血流分布,協助判斷良惡性。 相較之下,乳房攝影則較適合40歲以上女性作為常規篩檢工具,能有效偵測微小的鈣化點與結構異常,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具有高度敏感性。 此外,若腫瘤具可疑特徵,則會安排粗針切片或真空輔助切片,進行病理檢查以作判別,部分高風險族群或術前需更精準評估者,也可透過核磁造影檢查協助釐清。
葉狀瘤的治療強調完整切除且保留安全邊緣,相較傳統手術,微創內視鏡手術亦可達到同樣效果。 醫師可利用精密器械從腋下開約3公分的傷口進入,在內視鏡輔助下進行皮下乳腺切除後重建。 陳昱天醫師指出:「對於如葉狀瘤等良性腫瘤,只要手術完整切除,預後通常良好,復發率低。 若是所需切除範圍較大,多數患者可同步進行乳房重建,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與自信。 」
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是守護乳房健康的關鍵。 陳昱天醫師提醒,具有公費乳房攝影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檢查,若發現腫塊應盡快就醫評估,即使是良性腫瘤也不可掉以輕心,接受適當治療與追蹤,才能降低未來病變風險,保障健康。
圖說:陳昱天醫師細心看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