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第十二屆《笨港五湖四海宴》圓滿落幕 114位藝師匠心獻藝 傳統工藝綻放中秋光采
【記者譚國民/報導】一場專屬於媽祖的工藝盛宴——第十二屆《笨港五湖四海宴》,於中秋連假期間(10月4日至6日)在北港鎮南陽國小盛大登場並圓滿落幕。 今年展出集結全臺114位工藝師的精湛作品,展現臺灣深厚的傳統工藝能量。
「五湖四海宴」的發想源自北港朝天宮媽祖過爐擺設拜神的108道菜。 藝師們為傳達對媽祖最崇高的虔誠敬仰,透過展現傳統工藝技藝,以「辦桌」形式,將最好的工藝宴席呈獻給媽祖,完整再現北港百年藝鎮的歷史記憶。 展出內容結合木雕、粧佛、交趾陶、錫藝、剪黏、神偶、紙雕、彩繪及藝閣等多項傳統技藝,吸引眾多民眾於假期前來參觀,現場熱鬧非凡。
縣長張麗善表示,《笨港五湖四海宴》不僅是臺灣工藝界的重要年度盛會,更象徵對媽祖文化的敬意與傳統藝術的延續。 她肯定全臺各地藝師以匠心精神展現工藝之美,充分體現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能量。 縣府將持續推動文化扎根,支持工藝創作與傳承,讓臺灣的工藝之美持續發光發熱。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本屆《笨港五湖四海宴》由雲林縣傳統工藝文創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策展概念源自北港朝天宮「過爐宴」習俗,藝師們以工藝技藝化為「宴席佳餚」,呈現對媽祖的虔誠敬意與北港百年工藝重鎮的歷史記憶。 展場中各式作品兼具傳統與創新,如雕刻神像的細膩神情、剪黏與交趾陶的華麗紋飾,以及粧佛與紙雕作品的生命力,讓參觀民眾深深感受臺灣工藝文化的厚度與韌性。
展覽期間除靜態展示外,亦安排多場工藝DIY體驗活動,民眾能親手體驗工藝製作過程,拉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許多家庭帶著孩子一同參與,讓文化傳承的種子在下一代心中萌芽。
《笨港五湖四海宴》已成為雲林中秋節期間最具代表性的工藝盛會,凝聚全國工藝師的創作能量與專業精神,體現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延續與再生。 雲林縣政府將持續以文化引領地方觀光與產業發展,推動北港成為兼具信仰底蘊與藝術能量的文化重鎮,打造全臺傳統工藝的重要展示舞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