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10. 8 PM 19:58 Wednes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北台新聞

  2025, 9. 24  Edit this Page


司法精神鑑定不只看犯罪 申請遺囑、保險、監護都可能需要

【記者林富貴/新北市報導】一般司法精神鑑定往往被誤解為僅在刑事案件中使用,事實上,它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黃國洋醫師指出,司法精神鑑定分為行政、民事與刑事三大範疇,不僅涉及犯罪責任,還與遺囑效力、保險理賠以及家庭監護等問題緊密相連。

黃國洋醫師分享,一名年逾80的老先生在生前立下遺囑,因家屬懷疑其心智狀態而引發爭議,法院隨後委託進行司法精神鑑定,確認老先生在立遺囑時具備完整意思能力,最終維護了其遺願。
「司法精神鑑定不只是法庭上的工具,更是家庭紛爭中的客觀依據,避免情感與利益糾葛模糊真相」。

司法精神鑑定三大範疇,比想像中更貼近生活:一、行政法規鑑定:最常見於申請身心障礙證明、勞保與公保失能鑑定,以及強制社區治療或強制住院治療等,與一般民眾關聯最為密切。
二、民事司法精神鑑定:涵蓋監護或輔助宣告、重大財產或契約的意思能力判斷,以及遺囑效力確認,直接影響家庭與財產分配。
三、刑事司法精神鑑定:包括被告受審能力、犯罪時責任能力,以及量刑前社會調查等,確保司法判決的公平性。

黃國洋醫師說,司法精神鑑定是保障司法公正、守護家庭與社會的工具。
社會大眾長期誤以為「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就能免責」,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司法院統計2016-2021年全國暴力犯罪資料,只有不到2%的罪犯經鑑定後得到減刑或免刑要件,不應將精神疾病患者標籤化,也避免以偏概全,網路上的許多訊息不能盡信,司法精神鑑定透過專業程序提供法院科學依據,讓判決不被偏見或錯誤認知左右,唯有透過專業,才能還原事實,促進社會理解與信任。










 

 
  綜合新聞


花蓮郵局災後動員豐濱投遞全面重啟

回饋社會 永福企業捐贈救護車

彰化榮欣志工走入靜思再精進

第三屆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開跑

中彰榮家持續推動預立醫療決定諮詢

發明展拿金牌 二信高中電機科五位女生獲教育部長表揚

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高雄榮家「全員淨零中」

茶博、國慶焰火將登場
許淑華縣長率南投縣政府首長祈福


整合10縣市觀光產業鏈臺灣中區觀光圈聯盟協會
正式成立李吉田接任理事長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