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外電
|
澳研究:廢水檢測可更早發現新冠病毒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新冠研究公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0日發布公報說,他們與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新冠病毒,有助於構建有針對性的早期檢測系統。
研究人員回顧分析了今年2月和3月初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收集的廢水樣本,研究發現,最早在當地公開報告首批新冠病例之前三周,就已能從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基因指紋。
研究人員還表示,如果採樣足夠頻繁和廣泛,該技術可在有患者感到不適前通過廢水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是因為他們在得知自己被感染前,身體已開始通過糞便將病毒碎片排入廢水系統中。
參與研究的澳大利亞疾病防控中心主任特雷弗·德魯介紹說,研究發現一些患者可能在表現出臨床體征前就已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可在患者出現症狀前的一段時間自我複製,一部分病毒便會隨人體糞便排出體外。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助於針對特定區域進行防疫措施限制,避免較大區域的“完全封鎖”,有利於恢復經濟和讓人們更自由流動,研究者還將繼續改進方法,以在廢水中更高效地檢測到病毒,並減少廢水採樣方式的不確定性。
↑圖說:新冠病毒(資料圖)
|
|
|
|